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苏剑:超大城市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

时间:2021-12-08 浏览次数:0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苏剑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中国超大特大城市“俱乐部”再次扩容,包括国内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可圈可点,今年以来纷纷交出亮眼答卷,其中多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超大城市蕴藏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具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在城市群建设和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发展阶段要更好发挥超大城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消费,加速科技进步,同时,要打破户籍约束、改善公共服务,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超大城市的应有之义。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是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为绿色环保,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协调,当然,更重要的,还必须“发展”,也就是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高质量发展不一定是低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是高速发展。超大城市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排头兵,应积极为我国发展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前进。这就要求各超大城市树立新发展理念,直面我国和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优质消费。立足超大城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超大城市经济水平、经济规模、消费能力远超中小城市,消费中心城市能够更好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也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需求拉动经济的载体与引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关注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尤其是要关注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程度、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变化,适时适当调节经济的供给结构和消费环境。二是紧抓新一轮数字革命机遇,践行创新驱动消费。这包括新产品开发,以及消费方式的数字化改造。三是鼓励消费与科技、消费与金融、消费与人文、消费与历史、消费与自然相融合,跨行业、多维度、宽视野打造消费中心城市。在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中,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应推动超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提供,想方设法降低居民的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缓解当地居民购房需求,释放出更多消费潜能,降低居民住房支出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进而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经济的循环运行要求商品、要素、信息流动的畅通无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疏通流通渠道,提供和完善各种软、硬基础设施,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另外,超大城市在全面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需处理好低、中、高端供给的结构,长远布局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夯实供给基础,释放供给活力,开辟供给空间,筑牢新发展格局的根基。超大城市享有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应积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特区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用好自身资源、市场优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切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北京证券交易所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直接金融平台,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践。打破户籍约束,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城市群对于集聚生产要素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超大城市,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群治理能力,完善新型城镇化布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对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意义。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国家应进一步鼓励户籍开放,各地应该积极欢迎劳动者在城镇、大中小城市间自由流动,保障劳动者及相关亲属合法权益。北京、上海出于纾解人口压力的需要,户籍制度较为严格,未来可以更多关注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如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其他超大城市应继续探索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弃户籍制度,实现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并最终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加速科技进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超大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小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依托超大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超大城市对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作用,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一是要统筹和进一步推进城市内部科技创新主平台和主阵地建设,全面促进超大城市的各种园区建设。二是加速培育创新主体,加大对企业主体的培育力度,积极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增强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引领力,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三是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研发活动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设立创业基金,汇聚全球的创新智慧,持续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应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各自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领域的优势,集中力量培养各类科学研究人才。要打破“唯学历”论,注重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是提升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在持续改善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并提升创新人才待遇的同时,通过建立创新生态体系,为创新人才集聚打造良好环境,吸引创新人才集聚。改善公共服务,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超大城市在推进共同富裕时,首先要关注周边区域的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是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积极发挥正向外溢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三是协调好收入分配格局,兼顾效率和公平。四是着力推进机会均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五是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给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带来更高的收益,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